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规范能源管理 促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

时间:2023年12月27日

    一年来,后勤处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若干措施》(鲁大党办发2020〕2号)精神及2023年度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严谨、精益、卓越”的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服务、规范、创新、效益”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到“后勤不后,后勤要勤”,把加强能源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多种方式规范校园用能,提升师生节约意识,加大用能回收力度,进一步优化校园水电暖管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节约意识。2023325日“地球一小时”活动为契机,能源管理中心会同校团委、学生处举办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关注气候变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建绿色校园。7月10日,会同学生工作处、团委联合举办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深入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开展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理念知识科普,宣传展示节能降碳工作经验成效。适时发布《冬季用电安全通知》《水电节约倡议书》《采暖季供热报停通知》等,鼓励师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节能校园主题宣传,切实增强节约能源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用电用暖习惯,坚决杜绝“长明灯”“白昼灯”等现象,号召全校各级党团组织举行主题党日、主题演讲和班会等活动,认真学习能源节约有关规定,引导广大师生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等入手,自觉将节能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在全校营造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


 



    二、完善规章制度,变革管理模式。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能源管理。强化制度对全校能源管理工作的部署、指导、调度和监督管理力度,学校适时调整能源管理模式,完善能源管理相关制度,修订了《鲁东大学能源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二是建设能源管控平台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实现水泵房、配电室、换热站自动化运转,路灯根据经纬度自动控制,配合视频监控和监测元器件站内无人值守,建立能源集中管控中心,优化能源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精简人员实现能源管理集管集控。三是规范网点及服务水电管理,建立鲁东大学智能预付费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使用网上缴费,电能源网上预付费功能,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了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减少抄表错误等问题和现象。四是规范用电、用水及用热记录,专人负责登记管理,每月上报,年终将对年度用电量、用水量、费用进行汇总统计,并依据计量数据,进行用能分析。五是建立能源设备台账,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和特性,制定针对性的检修计划和周期性试验,落实定期检修制度,确保水质合格、电能质量良好,供暖温度舒适,各能源设备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障能源安全运行。


    三、细化供热举措,实现节能降耗。一是自我节能控制,从根本上降低学校供热支出。2022年,在原有供热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能源管理中心继续实施换热站改造升级项目,通过网络和大数据建立供热系统智慧化管控平台、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站建设及供热输配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通过对站内老旧水泵更换升级,增加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增加电动调节阀、电磁阀等电动设备,实现站内自动调节,降低输配系统能耗。2023年4月2022-2023供热季结束,校园总供热费为838.85万较上个供热季节省136.79万元供热费支出再创新低,二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供热效果。针对我校供热实际情况,后勤处广泛调研、多方考察,启动了供热系统自动化改造(二期)改造工程,实现换热站智慧控制。加装各种传感器,在全校所有楼宇设置室温采集点120余处,实现各供热参数的实时感知,并根据全校室内温度情况并随时做出调整。整个供热季期间,无12345市长热线投诉,各网络平台未发现相关供暖舆情。本供热季校园供热情况良好,师生满意度较高,供热效果得到师生普遍好评。


   

    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需求,也是对能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能源管理中心将继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开创能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实现高校后勤领域能源管理的智能化与动态化,助推学校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撰稿配图:曾现伟 审核:张征)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鲁东大学后勤处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09096634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9号